軋鋼廠第二車間粗軋3#、5#軋機采用立式設計,經常發生軋輥下軸承燒毀事故,導致軋輥達不到設計過鋼量,噸鋼輥耗增加。
軋鋼第二車間組織工藝技術人員對軸承燒毀事故進行了研究分析,找到了主要癥結:軋輥冷卻水腐蝕密封圈,導致密封圈達不到密封效果,致使氧化鐵和水侵入到軸承內,造成軸承燒毀事故。宮晉文作業長經過對軸承座構造研究分析,決定對軸承座密封結構進行改進:在原來雙唇密封設計的基礎上,再增加一道氣封密封。具體做法是在軸承座油封安裝處兩油封中間開一道細槽,接入壓縮空氣。
實施改進后,有效控制了水和氧化鐵侵入到軸承內,明顯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,更換周期由每月一次延長至每月四次,粗軋軋輥過鋼量由原來的6萬噸提高至25萬噸,大大提升了生產作業率。
(供稿:軋鋼廠程軍)
|